? 低温寡照专题

2015年云南的盛夏,似乎并不像我国其它地区那般“火爆”与“热闹”,事实上,一次接一次的大范围降水,令本应凉爽、清新可人的云南夏季,真正遭遇了一场历年少有的连阴雨“无情突袭”… 在8月,全省的平均气温只有21.3℃,这较历年同期偏低了0.2℃,省内大部气温都稍偏低或特低。全省8月的平均累计降水量达到了245.4毫米,这比历年的数字整整偏多了27.2%,大部地区的月降水量是偏多到特多,一些地区甚至是偏多了4成以上。日照方面,全省在8月的平均累计日照时数少得惊人,只有可怜的93.9小时,与历年相比直接偏少了33.8%,大部地区日照时数偏少到特少。 “阴冷”、“雨多”、“没太阳”成了多数云南人在这个2015盛夏时节天天念叨的词条,然而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却依旧频繁的“刷存在感”,这简直令气象部门和工农业生产者的心头 “焦急感”持续升级…

    • 云南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2015年9月15日20时至16日03时,受单点性特大暴雨影响,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范围内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鲤鱼河上游大部分区域普降特大暴雨,中心镇田坪、姑娘坟降雨量分别达到288.2毫米、207.8毫米 ...

    • 实地调查 “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我省秋粮作物产量下降

      据云南省气候中心资料分析,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9月14日),我省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全省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低0.2℃;平均降水量415.5mm ...

    • 云南频繁降雨 万余亩花卉受灾

      中国天气网讯 7月底以来,云南大部遭遇持续降雨袭击,降雨导致云南超万亩花卉不同程度受灾。预计今后三天(9-11日),云南仍然阴雨频繁,部分地区还有中雨或大雨 ...

    • 连阴雨天气持续,影响玫瑰花品质

      当前,云南省大部地区都维持连阴雨的天气,较少的光照条件,给当地花卉种植带来了不利影响,不少鲜花出现花头花瓣坏死现象...

    • 昆明8月19日一次典型的低温阴雨天气

      2015年8月19日影响昆明市的一次典型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当日昆明的最高气温只有16.9℃...

    • 云南秋雨连连不停歇,秋收工作“迫在眉睫”

      自9月份以来,云南省大部地区依然持续着阴雨天气。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却不得不因持续的下雨天气而将收割和晾晒推迟延期

    • 前期天气概述

      2015年上半年我省降水总体较历史同期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且连续多年干旱造成的全省库塘蓄水不足,全省尤其西部地区干旱突出。

    • 阴雨寡照形成

      受冷空气影响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同时天空中云层笼罩太阳光线极少或全无并且持续多日而形成的低温灾害。8月份出现了5次全省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2次,往年的8月只有3次降水过程,而今年的降水过程竟多达5次,让大家感觉到整个8月都是在浸在雨水中度过的。今年由于滇中以西大部地区雨季偏晚-特晚,严重地影响了大春作物的栽播,缺乏水源的地区水稻移栽期一再推迟,迟栽水稻抽穗扬花期遇8月低温危害的机率增大。截止8月6日,马关、砚山、西畴,永德、宁蒗、屏边、腾冲、龙陵8个站点达到夏季低温冷害标准。

    •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9月14日),我省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全省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低0.2℃;平均降水量415.5mm,较常年偏多76.6mm(22.6%;累计日照172.4小时,较常年偏少76.4h(-30.7%),平均逐日日照仅3.1小时,为1961年以来第2少年份。7月21日- 9月9日云南全省平均降水394.6mm,较常年偏多75.4mm(23.6%),为1961年以来第8多年份。

    • 形成灾害严重

      据云南省气候中心资料分析,7月下旬以来(7月21日—9月14日),我省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全省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低0.2℃;平均降水量415.5mm,较常年偏多76.6mm(22.6%);累计日照172.4小时,较常年偏少76.4h(-30.7%),平均逐日日照仅3.1小时,为1961年以来第2少年份。7月下旬以后,我省各地陆续进入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水稻大部进入孕穗抽穗~灌浆期;玉米进入抽雄开花~吐丝乳熟期。光热不足、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将严重影响我省粮食作物产量的形成。

    今年自7月份以来,云南省多地遭受大范围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这里,我们选取了从7月15日至9月15日共63天的时段,并且以全省全部125个气象站点的监测数据为基准,以图形图表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更容易的认知和了解此次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以及这种夏季低温冷害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从而更积极更准确的进行防御。
    在云南省125个气象站点中,我们提取了早在8月6日就已经达到夏季低温冷害标准的8个县市,分别从累积降水量和平均气温两个要素,来看看这具有代表性的8个县市,在63天中的降雨和气温情况。
    以下饼图,我们将云南省125个气象站点,在同样的7月15日到9月15日这63天里所纪录的累积降水日数,进行细致的分档和划分,分别以降水日数超过30天、40天和50天来进行梳理比对,从而根据这63天中不同档次的降水日数,看出全省125个站点的降水情况。

    63天内,全省125个站点的降水日数全部超过了30天,就连降水日数最少的威信(35)、元谋(36)、开远(36)、巍山(37)、东川(37)、永仁(37)等,都远超30天。可以说,全省大部地区在这63天里,几乎超过半数的时间是在降雨。

    63天内,全省的125个站点当中,有108个站点的降水日数超过40天,以昆明(44)、曲靖(48)、玉溪(49)等为代表的众多滇中滇东(北)地区,以及省内其它多地,在这63天里,63%的时间也就是接近2/3的时间都在降雨。

    63天内,全省累积降水日数超过50天的站点总共达到了37个。也就是说,这37个地方在63天当中80%的时间都是在降雨中度过的。尤其是像达到58天的双柏、临沧、西盟,以及57天的龙陵、普洱、凤庆、潞西等地,63天内只有5、6天没有降雨竟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以上63天的累积降水日数图向你说明了全省大致的降水情况,但你一定想知道,在这63天中的频繁降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好吧,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在这63天当中,累积降水量408.6毫米的昆明、719.2毫米的龙陵,以及最高1121毫米的江城,每一天都上演着怎样的“降水日历”。
     
     
    自2015年7月以来,特别是进入8月,全省性的降水天气过程多达5次,温度低、阴雨多、日照少的天气持续对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云南省气象部门各级单位始终尽职尽责,更佳细致严谨的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预测,并密切监测天气气候的变化和动向,在提供准确的实况数据和分析预报的同时,及时详尽的发布消息及预警。另外,气象部门还科学及时的向公众宣传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以报纸、电视、短信、微博、互连网等不同形式的媒介广泛进行宣传传播,积极主动的做好夏季低温冷害影响下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
    • 积极主动的预报预测

      云南省气象台24小时不间断对天气实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做出准确预报,云南省气候中心对天气实况进行深入分析,适时对不同相关部门提出科学的、相关的建议,云南省气候中心及时发布相关气象信息,及时提醒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工作安排,结合天气实况给出科学的农事建议。

    • 及时详细的预警发布

      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部通过预警平台及时发雷电、暴雨预警,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在2015年7月至9月期间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部向移动、联通、C网政府的相关用户共计发送预警信息112900次,向12379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发送预警信息2935次,向移动定制用户发送预警信息47172455次,向联通定制用户发送预警信息811856次,向c网定制用户发送预警信息1344591次。

    • 各单位广泛有效宣传

      云南气象局办公室针对今年出现的夏季低温冷害天气,主动对外权威发布多篇气象新闻通稿,在云南日报、新华网云南频道、中国天气网、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阴雨寡照,就是指大部分时间都是阴天,缺少阳光照射,多用来描述天气,类似的有多雨寡照、低温寡照等。

    低温寡照灾害也就是低温冷害,云南的低温冷害主要是冬春季节强降温、低温霜冻、倒春寒和夏秋季节低温或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的气象灾害,是我省的主要气象灾害。这里定义的低温,就是日或旬、月平均气温低于历史平均值的情况,即气温距平为负距平,那么就算是低温了。

    由于一段时期内,大气中空气湿度较大,常有降水,日照又特别少而形成阴雨寡照天气。更确切的说,阴雨寡照天气是在受冷空气影响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同时天空中云层笼罩太阳光线极少或全无并且持续多日而形成的低温灾害。

    低温冷害一般由北方冷空气侵袭而引发,多以强烈降温、霜冻、凌冻和持续低温等形式出现,并且常伴有冷风、冷露、阴雨、降雪、积雪或夜间放晴强辐射降温等天气现象出现。

    从天气学成因划分,低温冷害可分为3 类,即平流型(北方冷空气南下降温引起)、辐射型(气温偏低时段夜间晴空下地面强烈辐射散失热量造成)和混合型(由平流型和辐射型天气共同引发)。

    从生物学成因划分,低温冷害常分为3 种,即延迟型(长时段的气温偏低或低温阴雨危害)、障碍型(作物低温敏感期短期低温危害)和混合型。

    从农业影响角度看,生态学和农业气象上常针对主要作物的低温敏感期确定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温度临界指标,但并不是气温达到临界指标就一定发生灾害。

    云南延迟型低温冷害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根据需要可使用夏季平均气温、7~8 月平均气温、6~9 月≥18 ℃天数(或积温)三者之一作为评判指标。

    事实上,低温寡照灾害与霜冻灾害是不同的。霜冻灾害是指短时间的低温冻害作物受冻而死亡。而低温寡照是指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使作物的生理活动受到限制,且缺少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太阳光照,当作物的呼吸作用加强而大于光合作用时,作物的生命活动将开始衰竭。低温寡照对日光温室蔬菜的危害,主要取决于低温寡照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自2015年7月以来延续至今的夏秋低温持续时间之长,也属历史少见了。

    云南低温对云南农业生产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夏季长时段气温偏低、热量强度不足,是隐蔽性很强的一种低温冷害,是秋收作物产量低的隐形杀手。云南大小春作物影响较大的两类低温:春季低温(倒春寒和晚霜冻)和夏季低温(水稻抽杨期低温,又称八月低温)。

    据农业气象研究,云南的夏季低温分类主要依据对大春作物水稻、玉米的影响来分类的,主要有低温阴雨型、低温寡照型、低温冷露型和低温稻瘟病型四种。对夏季低温来讲,又分为三类:延迟型冷害(事故作物生长期延迟,导致产量下降);障碍型冷害(异常低温阴雨,是作为颖花不育、籽粒空瘪;混合型冷害(延迟型与障碍型冷害同时或相继发生)。

    低温冷害直接造成云南粮食产量波动和减产。低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可造成作物停止生长,器官冻坏,枯萎死亡,产量和品质下降。春季低温危害小麦、蚕豆和油菜等,可造成水稻烂秧、烤烟幼苗受害;倒春寒、霜冻和因低温带来的雪灾是引起云南夏收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低温冷害则使一季稻空瘪率增加、千粒重下降,是云南水稻产量波动和减产的重要原因。

      另外,长时间的低温冷害天气还对畜牧、交通运输、通讯、电力、能源等行业,以及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均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针对大范围低温冷害的防御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依靠科学的对策和措施是可以减轻和缓解低温冷害损失的。

    (1)掌握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合理调整大农业布局;科学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优势,尽可能地避让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影响。

    (2)深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细化低温冷害农业分区,科学应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提高防御低温冷害的科学性。

    (3)加强气候预测预报工作,提高低温冷害监测、预测和预报水平。首先要重视气温变化趋势和降温天气过程的预报,冬春季气温的预报和夏季降温过程的预报都不容忽视。其次,针对行业需求开展精细化的专业低温预报服务。

    (4)利用和改善局地小气候生态环境,选择避寒条件好的地域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种植业;通过人为影响改变局地气候生态,增强农业整体抗御低温的能力,如营造农田防护林带、采用合理种植行向和种植密度等。

    (5)培育和选择耐寒、高产、早熟作物品种,根据耐寒特性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和种植业结构,改革、调整和优化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提高农业防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和效益。

    (6)运用综合栽培技术防御低温冷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中、高海拔地区)、水稻旱育稀植、适时播种和移栽、加强田间管理、以水增温调温、使用化学增温剂等有效措施防御低温冷害。

    (7)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增大热量强度,抵御短期低温冷害,提高云南农业开发能力。

    (8)推广应用抗御霜冻的有效措施,包括覆盖法、适时灌水或喷水法、烟雾法、扰动法、加热法、细菌和抗菌素防 御法等。

    1965 年、1971 年、1974 年、1986 年和2002 年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夏季低温冷害危害最重的5年。1974 年的夏季低温造成当年全省水稻、玉米平均单产分别减产16.3%、14.6%,秋粮总产减产99.5 万吨。2002 年8 月10~21 日的夏季低温冷害,影响范围和低温强度仅次于1974 年和1986 年,8 月份最高气温72 h 最大降温幅度为近60 年之最,造成全省秋粮总产减产68.55 万吨。

    (1) 区域性差异大。滇东北较高海拔区发生频率最高,滇西北较高海拔区和滇中大部发生频率次之,滇西南和低海拔河谷区极少出现;

    (2)夏季低温冷害发生频次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强低温冷害,其影响范围最大,粮食减产损失大;

    (3) 夏季低温强度和降温幅度比东部同纬度地区大;

    (4) 较高海拔地区(1 800 m 以上)夏季延迟型低温冷害多发,高海拔区年年都有发生。

    低温冷害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农业方面,低温或霜冻会导致农经作物停止生长或者死亡,造成农业减产、经济作物受损,严重的低温还会引发人畜受冻。

    云南低温冷害分布呈北部重南部轻的特点,中部及以北都有发生低温冷害的风险,其中迪庆州、怒江州东部边缘、大理州北部边缘、丽江市北部 边缘为次高风险区;滇中及以北地区为中等风险区;滇中以南的大部地区为次低风险区或低风险区,其中滇西大部和滇西南的低海拔地区为低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