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 今天:
红嘴鸥说
  我叫红嘴鸥(学名:Larus ridibundus),我的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但身体的其它地方又有我自己鲜明独特的特征。我们红嘴鸥一般体长37-43厘米,翼展94-105厘米,体重225-350克,寿命最长的可达30年之久。我们的嘴和脚皆呈红色或深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有黑色的或白色的,这要取决于季节与气候的因素。我们的数量很大,喜欢集群生活,事实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如海港、湖泊、河流、湿地或者山区,都有我们的身影。
  我们是迁徙性候鸟,在中国境内,其实我们主要为冬候鸟,在春季3-4月天气变暖时,我们会向北迁徙到气候适宜的繁殖地生儿育女,到了秋季9-10月份,在寒冷来临之前,我们又会向南迁徙,到气温舒适的地方过冬。

你从哪里来?

 

  西伯利亚真是它的老家吗?   判断过于笼统 只是家乡之一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伍和启博士介绍,上世纪80年代,昆明曾先后发现过两只带有莫斯科字样脚环的红嘴鸥,那时才有了这些可爱精灵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猜测。然而,西伯利亚是一片面积达12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红嘴鸥来自西伯利亚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笼统,其实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大陆,处处都能看见红嘴鸥的踪影。
  “来自样本红嘴鸥定位数据显示,昆明的红嘴鸥至少来自三个地区,不仅有传统认为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还包括位于蒙古的乌布苏湖区和新疆博斯腾湖。从样本红嘴鸥飞行记录看,昆明红嘴鸥主要的来源地是蒙古国的乌布苏湖。”
漫长的迁徙之路
  每年春季海鸥飞离昆明后大体有3条迁徙路——
  东部迁徙路线:   
  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过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整个迁徙耗时38天,行程近3650公里。
  中部迁徙路线:
  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在蒙古国西北穿越沙漠,最终到达乌布苏湖区域停留。
  西部迁徙路线:
  从昆明出发,经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博斯腾湖。

 

 

 

 

 

 

 

 

 

 

 

世界上的足迹
  全球广泛分布
  红嘴鸥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它们数量大,喜集群,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
  打开下方的分布图,缩放挪移地图或者点击黄色的信息点,看看全球红嘴鸥分布的秘密吧。
远方来客
1985至1994年期间,经有关部门批准,专家先后在昆明城区水域和滇池捕捉了215只红嘴鸥,给97只红嘴鸥环志。
1986年4月昆明公共汽车公司高鲜一送来一个当年3月份在昆明近郊得到的红嘴鸥脚环,环上标明“莫斯科”字样,环号68383。
1987年2月18日,科研人员在滇池捕到一只带有莫斯科鸟环的红嘴鸥,环号为N593-112。
1990年和1992年,昆明发现了1986年在翠湖带环的红嘴鸥,说明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至少有的是第二次以上‘旧地重游’了。
昆明动物园研究所鸟类标本室保存了一只几年前由易门县群众抓获的红嘴鸥标本,这只红嘴鸥脚上戴有原苏联环志中心的脚环。
  昆明地处低纬高原地区,大气覆盖层较低海拔地区要薄,空气分子对日、月、星辰电磁辐射的散射和吸收较少,特别是可见光中的蓝、紫光透过较多,因此晴天的白昼,天空总是湛蓝色的,夜晚的月亮和繁星则显得格外明亮。
  在昆明,一年中云量在80%以上的天气(阴天)只有130天左右,而这样的天气多集中在雨水充沛的夏季,其余的230多天就都是晴天了。
  气温方面,昆明1月平均气温为9.3℃,比北京3月的平均气温4.8℃还要高。最热的7月,昆明月平均气温为20.4℃,比北京5月平均气温20.5℃还要低。换句话说,昆明一年四季的冷热变化只相当于北京的3到5月,也就是北京春季的气温变化。
  对于迁徙性的候鸟而言,春一般的季节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每年10月、11月,为了避开北方寒冷的严冬和食物的匮乏,南迁到温暖的南方,找寻春天般舒适的地方过冬,就成为候鸟们唯一的工作。
  自1985年11月红嘴鸥首次大量进入昆明市区起到今天,32年间它们从未爽约过。对于这些需要迁徙过冬的鸟儿们来说,昆明就是它们怎么也忘不了的冬春诱惑。

  红嘴鸥一般在11月上中旬大规模来到昆明,它们会在这里度过深秋和冬季,来年3月中下旬的初春时节离开。
  红嘴鸥每年在昆明停留近4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昆明干燥温暖的秋冬季,平均气温在9~14℃之间,月雨量在13.9~36mm左右,平均相对湿度在55~75%左右。而且这个时节的昆明晴朗少云、日照时间长,平均每天的日照时数在6~8个小时,风也不算大,平均风速在2~3m/s。
  昆明的这种天气气候条件和夏季红嘴鸥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很相似,它们自然在这里生活得很惬意啦。
  根据20多年的观察记录,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大多在10月10~20日期间迁入滇池,于次年的4月10~20日迁离。通过比较昆明和安加尔斯克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和气候背景做为依据,可以大概推断出红嘴鸥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出发的时间应该在9月底至10月上旬,而返回至俄罗斯贝加尔湖栖息地的时间应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以下两图是红嘴鸥在繁殖地贝加尔湖附近安加尔斯克和迁徒地昆明的气候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年的9月份贝加尔湖周围栖息地的气温就开始转凉,进入10月份天气就变冷了,因为平均气温已低于0℃,而日温差会在-10~10℃期间波动。而到了11月份就进入寒冷期,日平均气温降至零下11℃,此时湖泊、湿地已经封冻,适合红嘴鸥的食物已被皑皑冰雪所覆盖,对于大规模的鸥群来说觅食变得越来越团难。这样的寒冷期一直要持续到次年的3月份,4月底至5月初开始,日平均气温才重新回到0℃以上,冰河也开始缓慢地融化,红嘴鸥喜欢的各种鱼、虾、水生昆虫才重新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从降水的角度来看,从红嘴鸥离开昆明后的5~9月,正是昆明的雨季。云南的雨季降水多,降雨时间长,这对于需要出动飞行寻找食物的候鸟来说不是什么好天气,经常淋着雨出去找食物也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在同时期的贝加尔湖地区,降雨量只相当于昆明11-4月间干季的降雨量,降雨较少,也更适合红嘴鸥的栖息和繁殖。
  使用蒙古国的乌布湖、新疆的博斯腾湖附近气候站资料分析后,也可以得到相同或类似的结果。
  对于昆明人来说,1985年11月12日是一个难忘的、值得纪念的日期,常年翱翔在海洋上, 几乎与城市无缘的红嘴鸥在这一天首次光临了昆明城区水域,低呤浅唱,悠然自得。
  当红嘴鸥第一次进入昆明市区南太桥一带时,市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鸟,都称飞来了一群白鸟。昆明市鸟类协会观察员张恒礼说,第一次看到红嘴鸥就是周末带孩子 出去在南太桥看到的,“当时觉得很惊喜,感觉像鸽子但又不是,很可爱。它们数量很多,水面上、地上到处飞。”而第一个报道红嘴鸥的记者任琴则将它们称为水鸟, 她也是第一个在昆明拍摄红嘴鸥照片的人。任琴在题为《盘龙江上水鸟翻飞》的报道 中描述道:“一群水鸟在怡然地觅食、嬉戏,水面上不时掠过它们翻飞的身影。江边的人家告诉说,‘近10天来,每天早晨和傍晚它们都要到这一带来,以前从没见过。’ 太和工商管理所的负责人说:”一个进城卖鱼的农民顺手逮了两只,他们批评教育了他,鸟儿得以生还……”
  红嘴鸥在昆明城区出现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红嘴鸥进城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红嘴鸥在昆明的数量和越冬习性是什么? 红嘴鸥离去之后,来年是否还会再来?这些都是上世80年代留给人们的一个个疑问。
  三十多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同步统计结果显示:1985年以前在滇池和城郊水域就有红嘴鸥分布,其数量未超过2000只,并且无进城的记录。 1985年到昆明的红嘴鸥增达9000只,并开始进入城区水域。
  1983年—2014年间,昆明越冬红嘴鸥的种群数量呈跳跃性增加趋势,1989年,增至13000只,1994年维持在10000只左右;1995年突 增至16000只,2001年突增至33000只,到2008年维持在30000只以上;2014年再次增加至39500只;2015年为历史最高纪录,突破40000 万只。入城红嘴鸥在城区越冬期间每个月的数量都有差异,其中以当年12月和次年1月的数量最多,并趋于稳定。
  值得关注和庆幸的是,自2007年后,来昆越冬的红嘴鸥数量基本稳定维持在3万—4万只之间,而进城取食的红嘴鸥个体数量与总数量的比例也由之前的67%提高到了72%—93.8%,这与政府部门和群众爱鸥护鸥意识与行动的大幅提升以及滇池周边不断治理改进生态环境的多项举措息息相关。
  根据20年的观察记录,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大多在10月10~20日期间迁入滇池,于次年的4月10~20日迁离,在滇池越冬约有半年之久。 迁入城区水域的时间一般为11月10~20日,迁离的时间一般在次年的3月10~20日,在城区越冬的时间也有4个月。
  然而,过去的一些负面因素迫使红嘴鸥打破了自己的习惯。
  1986年12月进城的红嘴鸥数量骤减,盘龙江南太桥段已见不到红嘴鸥,有人反映是因为工人文化宫排放的石灰水污染河水及有人投石轰赶红嘴鸥所致。
  1987年11月中旬,红嘴鸥入驻昆明滇池,比往年迟到了一个月之久。
  1992年1月,进城的红嘴鸥数量锐减,残害红嘴鸥的现象不断发生。
  1992年12月27日,原先还有数千只红嘴鸥活动的翠湖,从27日开始再也见不到红嘴鸥的踪影。
  大量非法捕杀、人为的恐吓、环境及水污染、食物的丰富与否、天气气候的变化都在影响着红嘴鸥抵昆、进城、离城和离昆的数量与时间,从天气气候方面来说,如果北方比较温暖,红嘴鸥来昆明的时间往往会推迟,相反北方的寒冷来得早一些,那么它们来昆明越冬的时间就会相对提前。
  红嘴鸥冬季在昆明的活动大致分为3个时期:越冬早期(11~12月)、 越冬中期(1~2月)和越冬末期(3~4月),不同时期它们会选择不同的地点作为夜栖地。
  数据显示,部分海鸥有着惊人的活动能力,它们中的一些甚至飞到了昆明的阳宗海、玉溪的抚仙湖、星云湖等滇中的一些高原湖泊,最远的飞到了楚雄的禄丰。
  这说明有的越冬红嘴鸥,一天的活动范围能超过150公里。而速度最快的红嘴鸥,花费了19个小时,连续飞行了近900公里,飞行时速超过了45公里/小时。
  事实上,红嘴鸥在冬季的云南多个高原湖泊都会选择栖息过冬,丽江的泸沽湖、程海;大理的洱海;红河的异龙湖等,都是它们选择过冬的好去处,但无论从它们过冬的规模数量上看还是整个越冬时间时长上看,都不及来昆明滇池越冬的红嘴鸥们。
  红嘴鸥总是喜欢有水或者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不仅可以游泳和嬉戏,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足够的安全感和充足的食物来源。凭借着这种追寻水源的本能,它们对昆明城简直是了如指掌,想要去哪更是轻车熟路。
  对于昆明人而言,谁还说不出几个观鸥的地儿啊,其实简单的很,你用眼睛找也行用耳朵听也行,反正它们多得很......
  开玩笑咯,以下几个地方才是红嘴鸥们冬日里最喜欢去的地儿,这些地方很多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当然这些地方也都有不少的水。
  “司机师傅,带我去水多的地方...不不不...是海鸥多的地方...”
  红嘴鸥虽然不是濒危鸟类,但作为人类的朋友和春城的宾客, 它们理所应当的受到欢迎、尊敬和保护。
  过去的环境污染、少数人的一些恶劣行为,人们对红嘴鸥认知上的缺乏以及爱鸥护鸥意识的缺失,令不少红嘴鸥再也没能返回家乡,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然而,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件件有效的举措,一庄庄感人的故事,正在改写着历史,令春城昆明正在成为红嘴欧迁徙越冬的温暖之城和有爱之城。
  自1986年起,昆明已经开始为红嘴鸥佩戴脚环。从回收的脚环中曾发现有前苏联莫斯科环志中心的脚环,而一只在昆明环志的海鸥,长达7年后出现在澳大利亚。
  给海鸥进行环志,不仅对了解海鸥的种群和迁徙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给海鸥采集血样还能预防疫情的发生。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专门为昆明海鸥特别制作了蓝色的塑料彩环,不仅很轻且以淡蓝色为标识,只要看到脚上戴着蓝色彩环的海鸥,便知道是来自昆明的海鸥了。
  昆明的红嘴鸥很特别,人家有蓝色的脚环可以戴...
环志海鸥回滇池越冬
昆明环志百只红嘴鸥 监测迁徙路线及疫源疫病
一起回忆那些年飞来昆明的海鸥

昆明环志红嘴鸥7年半后在澳洲被发现


  自1985年红嘴鸥第一次到昆明做客,30多年来,昆明人与红嘴鸥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海鸥文化节便应运而生,自2008年至2016年昆明海鸥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以鸥为乐、以节会友,不断深入挖掘爱鸥护鸥的文化内涵。
  每年的元旦昆明海鸥文化节会在翠湖举行,一起来期待2017年第十届海鸥文化节的欢乐盛事吧。
  鸥鸥们,嗨皮吧!你们有自己的节日了...
2016年第九届昆明海鸥文化节隆重开幕
第八届昆明海鸥文化节开幕
“美丽中国 和谐昆明 爱鸥护鸥”公益活动启动(图)
  翠湖公园消毒范围包括园区路面、外围栏杆、水岸堤坝、公共设施、小船码头及船只,共需喷洒含氯泡腾消毒剂900多公斤。这种消毒片是俗称的‘优氯净’消毒水。 可使环境更加干净,同时又能杀灭海鸥、游客带来的病菌 ,保证人鸥健康。
  翠湖公园自免费开放以来,每年都在红嘴鸥大部队到来前做一次全园消毒。公园甚至每周都会做局部小范围消毒工作。
  红嘴鸥是幸福的,至少在昆明能够干干净净的过个冬。
翠湖消毒喜迎千余海鸥
昆明翠湖消毒迎接海鸥大部队
海埂大坝清洁消毒 海鸥小窝干净了
  如果你要去喂海鸥,你打算喂啥给它们吃...馒头?面包?还是你包包里刚吃剩的饼干?...No...No...No...鸥粮...专门做的鸥粮才是它们的大爱,为了人家的健康,请别随便乱喂。
  那么为啥面包馒头就不行,专家说了,这些东西一是没有足够的营养,人家鸥鸥吃了只能算是解决了温饱;二是面包馒头容易漂浮在水面且难于清理打捞,最终造成水体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专门根据鸥鸥习性和食物特点而制作的鸥粮才能为它们提供真正所需的营养和健康。
  所以,你带着鸥粮,我带着你,咱们安心喂鸥去...
昆明市民如何科学投喂红嘴鸥?鸥粮一次三五粒即可
访问鸥粮工厂带你看鸥粮的制造过程
天冷了 别让红嘴鸥饿肚子
  看到经常有手臂上戴着“护鸥监督员”字样的护鸥队来回巡逻,鸥鸥们吱吱叫着表示很安全......虐鸥一族们,你们就准备回家洗洗睡吧。
  翠湖公园的护鸥队今年设专职护鸥员达到8人,同时还有义务护鸥监督员40人,他们负责实时监控海鸥数量,并对游客和市民在喂鸥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与教育。
  草海大坝上,今年更是有20名专职的护鸥员。每天,他们将分班在2.5公里的大坝上巡查。另外,还有70名大坝摄影师,他们同样肩负着保护海鸥的责任与义务。
  鸥鸥们,造吗?为了你们的安宁我们可是不容易啊...
数千红嘴鸥翩翩起舞  20名护鸥员已上岗
昆明翠湖公园多措并举护鸥队出更:虐鸥的停手吧
罚款5000?虐鸥超过20只,就构成刑事犯罪
文明观鸥喂鸥 有几件事不能做
  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每年初冬到初春,这位老人每天都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们送餐。他每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却要花掉其中的一半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后来他去世了,人们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雕像,用来告慰和纪念这位伟大的“海鸥老人”。
  在草海大坝边的偏僻处,一位年近七旬的黝黑老妪在给几只受伤未愈的红嘴鸥喂食,她叫杨水兰。独自居住在大坝边铁船里的她,是靠捡拾矿泉水瓶和村里的少量分红来维持生计的。然而,她竟然在长达七年时间里,独自经营着“海鸥食堂”,先后照料了近两百只伤残的红嘴鸥。
昆明“海鸥老人”吴庆恒
中国人的一天---拾荒的七旬护鸥老人
昆明拾荒老妪:一个人的“海鸥食堂”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昆明经过20年的艰辛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滇池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水质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逐步降低、蓝藻水华暴发日期逐年推迟、持续时间逐年减少、发生面积逐年缩小,沿岸逐渐恢复清风拂面、莺啼柳荫的美景,“高原明珠”滇池正逐渐绽放出往日的光彩。
  相信我们的努力付出终有回报,滇池明天会更好。
滇池上半年草海水体透明度同比上升五成滇池湖滨建成33.3平方公里生态带
保护治理滇池昆明拟新建77个项目
昆明把滇池打造成为世界级休闲度假名片
昆明滇池5年放鱼百万尾 见证水质变化